499b7c9c3a17a.jpg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是近期內我覺得不錯看的電影,也是目前唯一一部讓我在電影院哭到哽咽的電影。

    我承認我是個哭點很低的人,光是報紙上的感人報導都可以讓我感動落淚,對於「老人」我更是毫無招架之力,正是電影最後兩段為澡堂大嬸和親生父親納棺的情節讓我哭得淅哩嘩啦。不過,別以為這是一部以「悲情」為基調的電影,讓人從頭哭到尾,如果只是這樣會讓人負擔太大,我並不喜歡。整部片子可以分成兩大段,前半段以幽默的手法說明主角誤打誤撞成為納棺師的過程,後半段才真正進入嚴肅的送行主題,它以一種嚴肅又不失詼諧的手法,造成觀眾的情緒起伏,反而留下較深刻的感受。

    在本片中我看到了禮儀師如何以專業的態度和技術,幫助往生者以最美麗的容顏離開這個世界,整個納棺儀式有著重要的雙重意義:除了保持亡者的尊嚴之外,更重要的是寬慰生者的心靈,失去親友的悲痛情緒,如果沒有好好處理,那種遺憾或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所有的喪葬禮俗對於生者的意義其實是大過於亡者,亡者已逝,沒有了感覺,鋪張的喪禮和繁瑣的葬制說穿了不過是對生者心裡的安慰,甚至是對外人的炫耀,真的有必要做到這樣嗎?在台灣特有的喪葬禮俗中,我最不能苟同的就是「五子哭墓」、「孝女白琴」之類請人哭的做法,如果不是真的失去至親至友,如何能流下真誠的淚水?花錢請不相干的人拿著麥克風鬼吼鬼叫,要是亡者有所感知,恐怕都會跳起來嫌吵吧~

    我覺得在至親至友面前,尊嚴的梳洗、入殮,藉由一種簡單而隆重的儀式告別世界,就是很好的送行方式,透過這個過程,把悲痛的情緒做整理,接著就讓時間沖淡一切,畢竟生者還要繼續過日子,這樣說或許過於理性、無情,不過,現實不就是如此?我也經歷過喪親之痛,我沒能見最疼愛我的奶奶最後一面,聽她對我說最後一句話,甚至在她出殯當天,我也因為畢旅的關係而缺席了,在為她送行的整個過程中,我只參與了守靈的部分,一度讓親戚不解她最親的孫女為什麼沒能送她最後一程?這對我又何嘗不是遺憾?傷痛會淡忘,日子還是要過,我看到奶奶生前是被孝順的爸爸好好照顧著,也知道奶奶過世之後是被家人以簡單而隆重的喪禮送走,這就夠了,我的遺憾只是未能參與出殯的不圓滿,而不是對奶奶的情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rmur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